发表时间: 2018-11-16 14:52:56 阅读量: 4288
历时半年有余,银保监会会机关的“三定”工作终于尘埃落定各项工作正在步入正轨。
机构、人员、事权的大调整下,原来的保险监管已经物是人非,新的监管理念、行为、态度、手段均已强化。
可以说,今后几年,是考验保险公司政策解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监管的发声不期而至。
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广州主办的“2018中国保险营销峰会”上,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副巡视员施强出席并发表致辞——这也是银保监会会机关“三定”后,保险中介监管部首次对保险营销改革发出的声音。
这次发声的意义在于,保险营销越来越成为推动寿险行业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增量的关键驱动力,但恰恰也是业界所预测的必然会被监管改革的领域,套用一个词,可以称之为“系统重要性监管领域”。
“营销员”这个总量超过800万人的庞大的集合,构成了国内保险业最大的一个群体,也引发了行业诸多乱象,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如何改革?
相关监管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该问题的答案,而这也让此时此地施强的演讲,格外有了看点。
在演讲中,施强充分肯定了保险营销员群体在推动保险行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于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直言不讳。
同时,他点明:当前保险营销所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应该“清醒认识、敏锐洞察和准确判断,思考这一模式应如何通过变革再造,在否定中升华,继往开来”。
至于应该如何改革,施强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从监管角度出发,他简洁有力地阐述了未来的监管思路:
一是全面强化保险公司管控责任。
虽然从法律关系上来讲,营销员与保险公司属于代理关系,而非隶属关系,但实际上保险公司与营销员之间已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沟通管理机制,监管抓住保险公司,把压力加在保险公司管控上,才算是抓住了保险营销监管的牛鼻子。
施强明确指出,“中国银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查处保险公司管控中的违法违规和失职失责行为,将采取禁止招新、停业等系列强有力的惩处措施。”
二是切实实行行业性执业管理。
取消了职业资格考试,执业登记又不够刚性,其结果就是保险营销员队伍大注水,所谓“在册人力”“不在册人力”成了行业的潜规则,尤其是随着各种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出现,一个营销员在多个平台注册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大大加剧了执业管理的难度。
“执业登记有名无实,这种状态必须改变。”
施强清晰表明了监管态度,还给出了工作方向:组织开展全行业保险营销员执业登记数据清理清查工作;
支持成立全国性保险中介行业组织,支持由行业组织建立保险营销员水平评价类测试制度,支持行业组织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
探索建立执业评估体系,构建执业奖惩机制。
三是有序推动保险营销改革。
实施保险营销体制改革在施强看来依然是实现“凤凰涅槃”最根本的一种方式,同时,很重要的,他也给出了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鼓励缩减管理团队层级,完善以业务品质为导向的佣金制度和考核机制。
改革的初步节奏是各地区、各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先行先试”。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各项措施落地:
那些大肆扩充低产能人力的保险公司会不会管理成本大于实际所得而弄巧成拙?
一个高产能营销员分身几个亲属朋友账号的避税模式还能不能走得通?
号称几十万上百万营销员注册的互联网创业平台会不会原形毕露?
金融科技助力下的新锐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会不会异军突起,引起传统大公司营销员大迁移?
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在发生﹍﹍
监管的态度看起来坚定不移,施强的演讲最后落在了一个“严”字上,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警觉保险营销中的销售误导、非法集资、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保险公司是管控主体,出了问题必须担责,也必须追责,将采取逐级倒查责任、终身问责等方式严肃追责问责,严格责任担当。”
保险营销改革大幕开启,新的机会又在浮现,谁能抓住?
空